繁體中文 English
新聞中心

CPR與AED教育的重要性:從認識到實踐

27 April 2025

隨著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(AED)在公共場所的普及,如何推廣心肺復甦術(CPR)與AED使用的教育訓練,成為提升急救成效的重要課題。實際案例中,許多社區在討論是否購置AED時,常因擔憂「未受過醫療訓練,不敢使用」而遲疑。然而,根據台灣政府訂定的撒瑪利亞人條款,於緊急情況下施以援手者,依法可獲得法律保障,無須因施救結果而承擔責任。

 

急救教育的重要性,不僅止於法律層面,更關乎對生命緊急處置觀念的建立。當患者需要CPR時,通常代表心臟已停止跳動,生命正處於極度危急的狀態。此時進行胸外按壓與電擊,屬於挽救生命的必要行為,而非額外加害的舉動。及時施行CPR與AED,能將患者存活率提升兩到三倍,對整體急救結果有直接影響。

 

在正式的CPR課程中,實作訓練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。藉由AED trainer,例如Prestan AED Trainer,搭配燈號安妮(Prestan Manikin)進行模擬操作,學員能透過視覺燈號反饋掌握正確的按壓深度與頻率,有效提升技能熟練度。課後建議定期複習,至少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操作練習,讓急救技巧從認知轉化為身體的自然反應,有助於在緊急情境中保持冷靜與精準的執行力。

 

在急救現場,變數眾多。即便AED到場,若遇到患者胸部毛髮過多、流汗或流血,使貼片無法良好接觸,或患者呈現不可電擊的心律型態,AED將無法發出電擊指示。在這些情況下,唯有持續不中斷的高品質胸外按壓,才能維持血流灌注,為後續急救措施爭取寶貴時間。

 

普及CPR與AED教育的另一項優勢,在於建立共同急救語言與團隊合作默契。受過訓練的人員在現場能夠自然分工,例如按壓者每數分鐘輪替,確保施救品質;在等待AED或急救人員到達期間,保持壓胸不中斷。這樣的協作能力,將大幅提升整體救援效率。

 

隨著AED設置逐步普及,民眾除應定期參與CPR課程外,也建議同步更新所在地的AED地圖資訊,確保能在關鍵時刻迅速取得設備。從認識、學習到持續複習,才能自信地將急救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,爭取最大的生機。